
俗話說廣東有三寶:荔枝、燒鵝、涼茶鋪。
涼茶,發源于粵港澳地區,是當地人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土特征,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原料,食用、總結出的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去火除濕等功效的飲品。2006年5月20日,涼茶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冰廣式也登場,重溫記憶味道
最近不少自媒體博主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制“冰廣式”的視頻,引發新一輪解鎖“地方特飲”的創新潮,“冰閩式”“冰川式”陸續登場。重溫記憶中的味道,正是這一波地方特色冰款走紅的關鍵。
涼茶,可謂是每個廣東人的“必修課”,曾經遍布大街小巷,獨特的甘苦味道伴隨著廣東人的成長。但隨著近年店鋪租金高企、人力成本增加、中藥材原材料價格上漲,涼茶店數量減少;涼茶味道太苦,也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試過“夏桑菊冰廣式”的廣州市民小丹說,小時候常喝涼茶,如今涼茶鋪不那么常見,因此刷到“冰廣式”的視頻時就想試試加冰的涼茶是否與記憶中的味道一致。
張慶國是在廣州打拼的福建人,看到網絡上很多人制作“地方特飲”,忍不住自己動手炮制了一杯“冰閩式”,“福建人不會喝第一泡茶,會跟風純粹覺得這個過程好像拉近了自己與家鄉的距離。”恰如張慶國所言,無論是“冰廣式”,還是“冰閩式”“冰川式”,都是消費者的情懷需求,區域“集體回憶”也許更會成為地方特色產品開發的新亮點。
中醫:陽虛體質不宜多飲
“冰廣式”的走紅,引起了中醫界的關注。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林興棟教授表示,年輕人關于“冰廣式”的嘗試是對廣式涼茶功效作用的肯定,但只有部分涼茶可以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做成“冰廣式”,且不宜久用,否則會導致很多年輕人本就偏陽虛的體質雪上加霜。廣式涼茶之所以稱之為涼茶,是因為大多數采用偏寒涼的藥物,可去除火氣,但涼茶本就易傷脾胃,加冰塊會加重脾胃損傷,如斑痧、廿四味、感冒茶、咳嗽茶類的涼茶與冰塊合用就會過于寒涼,容易傷人陽氣。林興棟指出,“新一代年輕人,從小進食寒涼過多,空調房待的時間較長,導致很多年輕人體質偏陽虛,涼茶加冰難免雪上加霜。”
對于“冰廣式”這一新品,林興棟認為這是廣式涼茶吸引年輕一代的證明,部分涼茶可以在天氣炎熱時做成“冰廣式”,改善口感,如夏桑菊明目茶、茅根竹蔗水、酸梅湯,加適量冰塊,可清熱去火解暑。不過林興棟強調“冰廣式”不宜久用。林興棟認為涼茶要創新,可以在形式和口感上進行嘗試,例如做成便于攜帶的濃縮液等。
中醫教你在家炮制養生茶飲
酸梅湯
烏梅3顆、山楂片3片、甘草6克、大羅漢果半顆、陳皮3克,煎煮45分鐘至1小時。
夏桑菊明目茶
夏枯草10克、菊花15克、桑葉10克、決明子15克、冬瓜糖兩條或根據個人甜度酌量加入,煎煮半小時,冷熱均可飲用。
五花茶
金銀花、雞蛋花、菊花、木棉花、夏枯草各10克,洗凈后放入砂鍋煎煮半小時,加入兩塊黃片糖(也可不加),冷熱均可飲用。
注意事項
1.在冬季及天氣轉寒時慎飲涼茶。
2.空腹時不宜多飲涼茶。
3.慎飲過濃的涼茶。
4.陽虛體質(平素畏寒、怕冷、大便偏爛人群)慎飲涼茶。
5.可在進食煎炸、燒烤、火鍋等熱氣食物后飲用涼茶。
(內容來源:大公報 黃寶儀 通訊員:王劍 編輯:葉美琪 校對編輯:連萌 初審:林興棟 審核:王劍 審定: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