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發表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年紀一大,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等退行性脊柱病及冠狀動脈狹窄冠心病、腦梗塞等心腦血管老化性疾病總會隨之而來。目前多數治療都是治標不治本。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骨科學術帶頭人林一峰經過數十年的臨床研究發現,脊柱退行病變與督脈陽虛密切相關,通過溫養督脈可以從本而治,因此,他在二十年前在國內首先提出了“退行性脊柱疾病責之督脈,可從督脈論治”的學術觀點;他發現冠狀動脈狹窄與人老命門火衰、陽氣不足、寒濕痰濁凝阻血脈有關,故提出了溫陽化濁通脈的方法治療血管狹窄類疾病。

腰椎椎管狹窄癥
溫養督脈治療可以從本而治
門診現場:63歲的旅美華僑唐叔,因為腰腿痛的問題困擾了十幾年。最近兩個月,唐叔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在國外被診斷為腰椎椎管狹窄癥,美國眾多醫院專家均建議其手術治療。唐叔回國后前后服用溫陽督脈中藥23劑,腰腿痛癥狀明顯緩解,能持續步行2公里,總共服用一個月后,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磁共振檢查顯示多個節段狹窄已明顯改善。
林一峰:人體脊柱退行性病變歸因于督脈陽虛,不能推動氣血溫養脊柱組織,導致脊柱組織營養不良而發生退變。
中醫認為,督陽不足,氣化無力,脊柱椎管內經脈痰濕壅阻,久而久之,由無形變有形,最終韌帶肥厚鈣化、骨質增生形成椎管狹窄。
中藥治療通過溫養督脈,能增強氣化功能,使壅阻于椎管內的“陰翳”通過氣化而消除,椎管狹窄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改善,因此病人能獲得康復。
臨床發現,通過溫養督脈治療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復發率要較其他療法低,究其原因,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患者通過采用中藥溫養督脈的治療方法屬于“從本而治”。中藥溫養督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由鹿角膠、淫羊藿、當歸、黃芪、少量制川烏等藥物組成,達到溫養督脈,化瘀通經的作用。
冠狀動脈嚴重狹窄
不裝支架或能擴血管
門診現場:70歲的陳叔自2018年底以來,因冠心病胸悶、胸痛。做了心臟導管檢查后發現,兩支冠狀動脈狹窄率均大于 85%,另一支冠狀動脈狹窄率為50%,醫生告知起碼要即時安裝2個冠狀動脈支架,否則心梗會隨時發生。他想先服用中藥治療,不安裝支架。
陳叔從服用溫陽化濁通脈中藥的第3天起,原頑固的胸悶胸痛完全消失,歷經一年八個月的中藥治療期間,胸悶胸痛一直沒有再出現,心臟血管復查發現原兩條狹窄率85%的血管已轉變為輕度、輕中度狹窄,醫生告知再也無需做血管支架手術了。
林一峰:隨著年紀的增大,人體命門火漸衰,陽氣亦隨之衰退,陽氣不足,氣化功能下降,陽虛生內寒,血管中寒濁內生,痰濕濁邪(代謝產物)聚積于血管內,沉著于血管壁。寒主收引,寒凝經脈,因而導致血管日漸硬化、狹窄,以致逐漸出現一系列心腦血管老化性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梗、腦梗等。血管因寒而攣縮,治療上必須通過溫化痰濕,溫養陽氣,脈管才能松弛伸展,因此,中醫對該類病人總體上可以采用純中藥進行溫陽化濁通脈,從本而治,使血管中的痰濕寒濁之邪,通過加強氣化排出體外,使沉積于血管壁的代謝垃圾得以及時清除,中止和延緩了血管硬化、老化的進程。
林教授以往應用中藥溫陽化濁通脈法主要是治療腦梗塞后遺癥,后來發現該方法對冠狀動脈狹窄導致的冠心病的胸痛、胸悶、心律不齊等癥狀體征改善更為迅速和顯著!甚至連心臟支架術后復發出現頑固的胸悶痛、心衰的狀況,加服該中藥后癥狀都很快得以改善。該方主要由鹿角膠、熟地黃、黃芪、當歸、莪術、蜈蚣、桂枝和少量制附子等藥物組成,無毒副作用。
建議:冠心病患者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比如氣功、太極拳、散步等,扶助正氣、通調血脈。除此之外,日常也可按摩膻中、巨闕及通里等穴位,輔助提升正氣。
飲食上,冠心病患者宜食用富含維生素、植物蛋白、食物纖維、低脂、低膽固醇、低鹽的食物,如菜心、芹菜、蓮藕、萵筍、蘆筍等;忌食高膽固醇、高脂肪、單糖食物,如螃蟹、蛤蜊、動物內臟、肥肉、魷魚、鰻魚、豬油、蛋黃、甜點、奶油等。此外,從保養陽氣出發,患者應該忌食生冷食物,如冰凍飲料、魚生等。

本文同步刊登于健康時報
專家介紹
林一峰
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從事中醫骨傷科三十余年,曾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名中醫師承指導老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國內著名中醫骨科和中醫雜病專家。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業務副院長,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科學術帶頭人。在國內率先提出“從督脈論治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學術思想。曾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3項,現主持在研國家自然基金課題1項,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3部。
擅長
運用純中藥治療頸肩腰腿痛等退行性脊柱疾病、頸性眩暈、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血管老化性疾病。
出診信息
總院:周二上午
骨傷科分院:周一、周四上午
總院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骨傷科分院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號
相關科室介紹
骨三科(脊柱骨科)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和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東省“十二五”中醫重點專科。科室人員梯隊合理,擁有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6名,醫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0人(其中在讀博士2人,廣東省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3人)。
科室全體醫護人員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拓展專科新技術、新業務,造福于廣大脊柱相關疾病患者。
【診療范圍】
寰樞關節相關疾病及創傷、頸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管狹窄癥、各型頸椎病、胸椎管狹窄癥、腰椎管狹窄癥、腰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不穩、脊柱腫瘤、脊柱側彎后凸畸形矯形、脊柱創傷骨折、脊柱結核以及各型脊柱翻修病例。
【專科特色】
多年來專科一直堅持走“科研與臨床相結合、傳統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道路,中醫特色濃厚,如“三位十法大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胸腰椎骨折手法復位;多功能床邊牽引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小針刀、中藥內服外用治療急慢性筋骨痹痛;通絡寶、紅外線超短波、針灸等治療頸椎病、腰腿痛、腰椎管狹窄等;特別是專科以頸椎病、腰腿痛、胸腰椎壓縮骨折為臨床研究起點,對頸椎病、腰腿痛的中醫發病機理、治則、中醫藥療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系統地總結了脊柱病的中醫證型、制定了一系列的中藥方劑,應用于臨床,配合中醫特色療法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這些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同時我們也不斷吸取現代醫學的先進技術,廣泛開展了寰樞椎后路內固定術、頸椎前路減壓、植骨及內固定術、頸椎后路減壓術、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摘除術、胸腰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胸腰椎后路減壓內固定術等國內外較為先進的手術,同時在手術前、后結合中醫中藥進行綜合調理,可明顯減少并發癥,提高臨床療效。
【特色技術】
我科積極開展脊柱微創手術,如經皮后凸椎體成形術(PKP)、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及閉合復位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等微創外科技術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引起的椎體壓縮骨折,術后當日即可下地,告別了過去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骨折需長期臥床的歷史,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開展側路椎間孔鏡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摘除術,后路椎間盤鏡微創手術(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UBE技術,具有手術切口小,組織創傷小,出血少,神經根減壓徹底,不擾亂脊柱穩定性,安全系數大、后遺癥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特點,全方位解決了患者的“突出”問題。最大程度保護患者的勞動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毛圓圓
責任編輯:葉美琪
校對編輯:連萌
初審:林一峰
審核:王劍
審定發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