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30歲的小麗(化名)她被診斷為髖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下文簡稱“髖關節PVNS”),當時順利進行了手術切除。
但術后4年來,她的右髖仍然反復疼痛腫脹,經人介紹來到我院關節中心就診。
2018年,小麗因右髖疼痛到廣州某醫院就診,經檢查后診斷為:右髖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入院進行了手術切除,術后癥狀好轉,但偶爾仍有輕微疼痛不適,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癥狀不斷加重,小麗急忙到醫院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后提示:右髖部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復發。經多方打探,找到我院關節中心副主任中醫師陳雷雷處就診并收入院。下面是患者入院時的影像:

右髖關節周圍組織彌漫性結節樣改變,廣泛骨質破壞!
入院后,關節中心主任張慶文、陳雷雷副主任組織全科專家會診,骨傷研究院何偉首席教授詳細了解病史、結合臨床與影像學檢查后,對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指出病情復發的原因與第一次手術病灶切除不徹底有關,而復發后病灶切除顯然更困難,因此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患者不得不面臨的選擇,但需要考慮到患者年輕,對保留自身髖關節、避免或延緩人工關節有強烈愿望。
有著積累30多年、超過100例的對于髖關節PVNS診斷與保髖治療經驗的何偉教授、張慶文主任團隊通過對病情的全面分析,認為雖然病情復發,但小麗的髖關節仍具備一定的保髖價值,在與患者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決定再次行病灶切除術。由于病灶波及髖關節前側、內側及后側,單一入路難以做到病灶的徹底清除,因此手術方案為:分期手術,分別采用髖關節前后入路,進行徹底的病灶切除。
兩次手術都很順利,出院前已恢復下地行走,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影像檢查也提示病灶清除比較徹底。

術后顯示:右髖關節組織得到較為徹底切除,侵蝕股骨頭使用異體骨填塞。
據陳雷雷介紹,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是滑膜的一種增生性病變,經常表現為局限的結節。腫塊可能起源于關節滑膜、腱鞘、筋膜層或韌帶等組織。病因與發病機理不明,一般認為是脂質代謝紊亂、創傷出血、炎癥、腫瘤等因素導致相關組織病變引起。本病好發于青壯年,20-40歲,女性略多于男性。通常單一關節受累,下肢關節多見,發病緩慢,間歇發作。分為結節型和彌漫型。臨床上彌漫型較為常見。膝關節為多發部位,也見于髖關節、踝關節和肘關節等部位。一般采用手術切除,但手術切除不徹底,極其容易復發!
通過小麗的故事和前面對PVNS的介紹,我們對這種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何偉教授強調,以下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1. 明確診斷很重要。由于PVNS病因不明,且該病較為隱匿,需要與骨軟骨瘤、股骨頭壞死等相鑒別,但一般結合病史、體查和影像學檢查,多數患者可以明確診斷。
2. 如果手術不徹底,非常容易復發。對于發生在髖關節的PVNS,在關節軟骨沒有明顯破壞之前,經過徹底的病灶切除,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后良好,術后多數也不需要放療,但手術能否徹底,醫生的經驗、技術很重要,小麗第一次手術從手術切口可以判斷,病灶清除不徹底與未能充分暴露髖關節有關。對于患者來說,術后定期復查也很重要,小麗此次雖然經過較為徹底的病灶切除,但后續仍需觀察有無復發以及手術后髖關節的改變,以便盡早發現其苗頭,從而作出相應的處理。
教授(二級),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現任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首席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髖關節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帶頭人。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骨壞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骨循環硏究會(ARCO)中國區副主席、全國股骨頭壞死保髖聯盟理事長等。
從事骨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30余年,專注于股骨頭壞死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創新提出股骨頭壞死“圍塌陷期”新概念、診斷標準,提高了股骨頭壞死診斷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創立系列中西醫結合保髖新技術,顯著提高了股骨頭壞死保髖療效,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數量居國內前列,尤其擅長復雜初次人工髖關節置換與髖關節翻修。
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主持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9項;主編專著、教材6部,主譯骨外科經典名著《Surgery of the Hip》,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20余篇。多次應邀在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上作股骨頭壞死相關專題演講,并先后到全國20多省市100多家省、市級醫院指導手術。近5年共合作培養博士后3人,全日制博士10人,碩士15人,目前在讀全日制博士生5人,碩士生9人,與丹麥奧爾堡大學、日本橫濱市立大學、澳洲西澳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6人,碩士生5人。
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髖關節疾病研究所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骨壞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西醫結合治療成人及兒童股骨頭壞死、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及發育不良、股骨頸骨折、股骨頭骨骺滑脫、髖關節撞擊綜合征、膝關節內外翻畸形、髕股關節紊亂、膝關節運動損傷、肩關節運動損傷、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髖膝關節感染、類風濕及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膝關節、髖膝關節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等疾病。
關節中心關節科副主任,副主任中醫師,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特支計劃”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師從我國著名股骨頭壞死專家何偉教授,擅長股骨頭壞死、小兒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及其他髖部病變的保髖治療;膝關節炎、膝關節內及關節外畸形的保膝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血友病性關節炎等關節炎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初次復雜人工髖膝關節置換、微創單髁關節置換及人工關節翻修等。
總院:周五上午 股骨頭壞死專病門診總院地址: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骨傷科分院:周四、周日上午骨傷科分院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號
關節中心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髖關節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何偉股骨頭壞死研究治療部依托的臨床科室,包含關節科和運動醫學科兩個專業,是國內開展關節手術數量最多、治療手段最豐富的科室之一。診療范圍成人及兒童骨壞死、骨關節先后天畸形、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累及四肢關節、骨關節感染、骨與軟組織腫瘤、中青年股骨頸骨折、四肢各大關節(肩、肘、腕、髖、膝、踝)軟骨、韌帶、半月板、關節盂唇、肩袖等運動損傷等。
特色醫療優勢○ 以股骨頭壞死為主的髖關節疾病保髖診治。關節中心擁有30余年、數萬例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系統的、具有創新性的預防、早期和準確診斷、以中醫藥為主的綜合保守治療、保留自身髖關節的保髖手術治療的綜合防治體系,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在保髖研究領域一直處于國內引領的地位,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使年輕患者得以避免或大大延緩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階梯治療。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損害,關節中心階梯式采用中醫藥為主的單純藥物治療、綜合保守治療、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改變關節負重力線(部位)的截骨手術治療、部分關節置換手術到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治療,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提供了更加全面、精準的治療手段,提高了臨床療效。
○ 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單位之一。近年來,關節中心開展關節置換手術量居省內前列。科室近年也積極推廣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加強無痛病房建設,同時將中醫“整體觀念”與之結合,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使患者在手術后局部與全身功能得以同步、快速康復,同時降低感染、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 關節鏡微創手術。關節中心開展關節鏡微創手術已十余年,廣泛用于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部位的運動損傷和疾病治療,年均手術量逐年增長。關節中心已經廣泛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一期重建、肩關節巨大肩袖損傷組織瓣移植修補、肩關節習慣性脫位Latjet手術、髖關節盂唇修補及骨贅清除等高難度手術。關節鏡微創手術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局部更加美觀,加快了術后的康復進程,療效更加滿意。
供稿:關節中心 劉鵬